2008年12月14日星期日

20年后的同学“会”

大学毕业至今已20年了,当时中兴法商学院共有廿多位大馬僑生,这一次在馬六甲的相会来了一半的人,計有李飞翔符贻丽夫婦,赖明昌、张潻景、何秀美、林桂兰、傅小凤、郑素宝、丘雪莹及邓燕丽,当然还有我自己。每個人都在不同的领域打拼,久沒见面,当然很多可以聊,而且一聊就到半夜三点。(只可惜我抱恙,不能尽兴)

由於我在教育界服務,与华教有关的課题肯同也少不了。新院风波、英文教数理(还是有人重视英文多过华文,但不从育角度看問题)、政府強化国小(当然是由我提起)、华小校长抽佣及东马多所华小缺校长(沒人要当)、黃明志与中化的事件等問题,都成了大家关注的課题。

在談到黃明志的事件时,有人就說为何要发律師信,之前是否有沟通过?在我来看,这件事件对中化、黃明志,甚至华文教育的发展,都沒有好处;董事部如何与黃明志沟通,是最大的关鍵所在?这些老爺們会沟通嗎?还是因为我是董事,所以你要听我的?茖是如此,则只有“沟”而沒有”通”,若是摆起老板的脸孔(尤其是义务的),那就更不得了了。

終身学习,不是只有老師需要。华教工作者,也包括董事們,大家都要不断学习,讓自己更專業。义务受华社委託管理华教事業,絕不能有老板的心态,想当老板的,回到自己的公司去吧!你可以不必那么委曲接受这個委託的。新院风波的延燒,此为原因之一吧!

2008年12月11日星期四

告一段落

今年要上的三堂教育專業課程在馬来西亚教育硏究上完後終於告一段落了,意味着可先松一口气,虽然还有好一些的作业、报告要寫,但至少头脑不必再被不停的灌入一大堆的东西。有了年紀,精神、头脑的消化都不如年輕时,真的很吃力。

三堂課中,最享受的是教育心理学,当中有很多概念都有落实在我日常的教学中了,不过,溫故知心,还是有一些新的体会和刺激,当然也有接觸到部分新的东西。而教学原理与設計是第一次接觸,收穫当然很多。最后一堂課由三個老师负责,对馬来西亚的教育发展本就已有相当的认识,相对的是教师的專业部分有些思考和刺激。其实我常想,什麼叫專业?那些天天在讲的人自己真的很專业嗎?我国的情況真的值得斟酌,往往权利就等於專业;就如莫老說的:报告作出来的結果若不是上面要的,就要改成上面要的結果。有时候,上面也会請人另外做他們想要的結論,或者报告放一边,自己另行作結论。另有一些人则是选择性的採納他认同或寫出他心意的部分而已,这类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好了,接要来要为作业奮鬥了。

2008年12月6日星期六

意猶未盡

快樂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別快,这句話一点都沒錯。最喜歡、最享受的“教育心理学”上完了,我觉得意猶未盡。当然,收穫也是滿滿的,虽然很多观念我都知道而且都已落实了,但溫故知心还是很受用的,只可惜的是知行难合一,不是不要做到最好,而是沒有时間,这是最大的遺憾。

另外,令我很不舒服的是“有权”的领导人常把理论掛在嘴边(同理心、以身作则、專业),但从不见有行动,难怪有人說“权利就是真理”。

蔡老师說 : 需求是一切行动的关鍵,有需求才会有动机,这話一点都沒錯,为人父母者、搞教育的人,真的要明了这点,同时也要用心,否则也只是“知”而已。就以这次的課程来說吧,絕大多数的老师都想要充电,也享受当学生,但为什么許多人心里都很不爽呢?身为领导的人只要肯用点心,应該不难知道老师们的“需求”是什么。

上了两科,我很骄傲的說“我从头到尾都很專心,也很积极”,但也因为这样的要求自己,现在的我,真的好累。另外要說的是,如此密集的課,真的会消化不良,記憶也应該是短期的。(原本也要求自己“不落”一定要每天寫,可是最后还是做不到)

4-12-2008